緊接在《黑冰》之後閱讀《謹告犯人》,不由得有種襯衫穿的好好的,卻被硬逼著加上領帶的感受--《謹告犯人》與《黑冰》所呈現的,正是兩個打從社會根柢裡就有所差異的警察體系。
也因此,《謹告》給我的壓迫感幾乎是不用說明的。那就像是台北常出現可疑天氣,似乎要下雨了,卻又像是被什麼給悶住般,只有鉛灰色的雲層在天空中朝你步步逼近,越來越近,雷電在手,卻從不打算釋放,只有幾聲悶雷隱隱作響。
故事的主線在於卷島搜查官。六年前他因為疏忽而搞砸了一宗兒童綁架案,令人心寒的是,這並不打緊,打緊的是他在媒體之前表現出他對家人的關心,且在壓力之下脫口說出不該說的話。
所以他被下放,直到六年之後又出現所謂的「惡魔俠誘拐事件」。臨危受命的卷島被推上「劇場型犯罪偵查」的前線,給大眾的觀感從明星搜查官一路下墜到誘拐犯的同路人--卷島無所謂,他覺得這是贖罪的機會,覺得這是他在乎案件的證明。
作為對照,故事中間出現了一個浮士德式的副線:卷島的長官植草為了追求佳人而利用這起案件,不停的洩漏給另一家媒體情報,幾乎造成偵查全盤。諷刺的是,在植草的思考中,「案件」的地位甚至遠遠落後於他所不在乎的「卷島」。
夾在期間的是媒體與大眾。卷島這方的媒體似乎很有良心,但那也是因為他們佔據了勝利的高點,植草的那方似乎不顧前也不顧後,但那也是在生存下所出現的不擇手段。兩者之間無有優劣,如同大眾之中難有智商。
其實我一直覺得很奇怪。在綁架案例眾多的今日,怎麼會沒有電視台/評論人出來解說卷島所採用的手法?印象中好像在其他地方有看過這類的談判手法--不過這說不定反應了社會整體的壓抑氣氛,當人人喊打某隻老鼠時,你最好也一併加入。
「惡魔俠」就逮的場景......對我來說有點莫名其妙。運氣也太好了。另外就是「米色」與「粉紅色」真的有那麼微妙的差距嗎?這點,恐怕要等到我真的看到近似米色的粉紅色圍巾才有辦法理解了。至於賣點最大的「劇場型偵查」有沒有成功?我個人覺得普普。倒是在進行偵查的過程中那些爾虞我詐的喬段比較有意思。
看看小說,再看看現在的媒體--劇場型偵查算什麼?「製造案件」、「製造新聞」的手法都已經開賣不知多久,名人走秀是新聞不新奇,我們已經進展到某人喝咖啡、吃蛋糕是新聞、造假新聞是新聞、連記者訪問記者都是新聞了呢!什麼時候來拍一下台南名犬、追死人不長命的阿發,或許也會上頭條呢。
故事的主線在於卷島搜查官。六年前他因為疏忽而搞砸了一宗兒童綁架案,令人心寒的是,這並不打緊,打緊的是他在媒體之前表現出他對家人的關心,且在壓力之下脫口說出不該說的話。
所以他被下放,直到六年之後又出現所謂的「惡魔俠誘拐事件」。臨危受命的卷島被推上「劇場型犯罪偵查」的前線,給大眾的觀感從明星搜查官一路下墜到誘拐犯的同路人--卷島無所謂,他覺得這是贖罪的機會,覺得這是他在乎案件的證明。
作為對照,故事中間出現了一個浮士德式的副線:卷島的長官植草為了追求佳人而利用這起案件,不停的洩漏給另一家媒體情報,幾乎造成偵查全盤。諷刺的是,在植草的思考中,「案件」的地位甚至遠遠落後於他所不在乎的「卷島」。
夾在期間的是媒體與大眾。卷島這方的媒體似乎很有良心,但那也是因為他們佔據了勝利的高點,植草的那方似乎不顧前也不顧後,但那也是在生存下所出現的不擇手段。兩者之間無有優劣,如同大眾之中難有智商。
其實我一直覺得很奇怪。在綁架案例眾多的今日,怎麼會沒有電視台/評論人出來解說卷島所採用的手法?印象中好像在其他地方有看過這類的談判手法--不過這說不定反應了社會整體的壓抑氣氛,當人人喊打某隻老鼠時,你最好也一併加入。
「惡魔俠」就逮的場景......對我來說有點莫名其妙。運氣也太好了。另外就是「米色」與「粉紅色」真的有那麼微妙的差距嗎?這點,恐怕要等到我真的看到近似米色的粉紅色圍巾才有辦法理解了。至於賣點最大的「劇場型偵查」有沒有成功?我個人覺得普普。倒是在進行偵查的過程中那些爾虞我詐的喬段比較有意思。
看看小說,再看看現在的媒體--劇場型偵查算什麼?「製造案件」、「製造新聞」的手法都已經開賣不知多久,名人走秀是新聞不新奇,我們已經進展到某人喝咖啡、吃蛋糕是新聞、造假新聞是新聞、連記者訪問記者都是新聞了呢!什麼時候來拍一下台南名犬、追死人不長命的阿發,或許也會上頭條呢。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