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呦嘿,要《往下跳》囉。準備時間可是很長的。

除夕夜是為多愁善感的廢柴準備的。(p. 51)

去年聖誕夜讀完這本書,就一直思考該怎麼把自己的想法訴諸語言文字,然而像是喪失那種能力般的。現在距離心得繳交期限還剩不到四小時,從書堆中抓回這本《往下跳》,馬汀、莫妮、潔西和阿傑距離我有些遙遠(離題:話說連下期指定閱讀都讀完快四天的我,寫了五個開頭依舊沒辦法完成完整的感想)。這是個講跳樓沒有完成的故事,橋段很老梗,就像不少討論自殺議題的小說或小書,不過接下來的發展真是現實比小說還要離奇(這麼說其實不太對,畢竟怎麼說這都是小說裡頭的世界,但對角色來講是真實),每個人,用著自己的方法,以及其他三人話語與遭遇的影響,試圖挽救或是重整生活。嘗試跳脫框框,尋找從沒想過的可能。但連串的意外和想要作法的衝突,又激盪出不同的事件和後續。


故事沒有結束,彷彿不斷的繼續。
活著,比死去來的更困難,又,決定生死更難。
我們不知道選擇自殺的人為何要往下跳,
(於是小說切換視角,改換第一人稱角色)
那包含太多過去的事和我們所不知道的事,
(讀者得以探看那繽紛世界,不詩意不美麗)
而那通常不是悲傷或失意…躊躇的人依舊不會死。
(想著要活下去問題又更多,不過是在這悲傷難過交雜的花花世界)

怎麼可能有人不罵髒話?怎麼可能?句子中有那麼多空隙就是必須用「他媽的」填滿,我告訴你世界上最讓人尊敬的職業是什麼:新聞主播。要是我來當的話,我會這樣講:「那些操他媽的飛機駕駛直接撞向他媽的雙子星大廈。」怎麼會不這樣講?只要是人都會這麼講的。(p. 165)

書中的四個角色的遭遇和性格,可以說誇張,卻同時很典型(這兩種在虛構故事中通常是並行的,共鳴容易,老梗萬年受歡迎),多少可以在他們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雖然不見得能審視自我(我想不會有人想承認自己像哪個角色,在這本小說裡)卻能找到抒發內心想法的出口,為生活找些藉口,然後更愉快的面對自身眼前的現實(或嘗試把它轉成非現實?)。事情很多、時間很快,故事內容很緊湊,找不到停下來的時間。是相當特別的閱讀經驗,…很像是口語的碎念化成文字卻不覺討厭的狀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