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寂寞的夜總是狂野的:讀《狂野的夜》

  這本書的封面首先吸引我的注意力,偶頭、魚、日記……某種程度而言相當具有象徵意義的東西擺在一起看來卻片片段段,這樣的設計是由什麼內容衍生的啊?


  結果內容介紹也引起我的興趣,奧茲嘗試以五位大師的風格,演繹他們生命中最後的光景,而封面上每件物品不就代表一段大師的回憶?突然覺得有點興奮,故事中的大師必定不可能光鮮,有些偷窺的快感。不論作者想表達的命題為何,以大師為載體絕對是引起讀者興趣最快的方法。

開始看了之後發現,在沒讀過多少大師原文的情況下,完全無法感受仿寫的樂趣,要討論只能由內文著手了:

愛倫坡遺作,或名,燈塔

  最愛搞自閉的愛倫坡終於得到清淨了,他帶著一隻獵犬來到智利荒島上擔任燈塔看守員,一人時對話最好的方式就是寫作、寫作、寫作。日記從愜意漸漸轉為陰森、濕黏……

這篇算是感覺比較普通的一篇,在人群中自稱孤獨有時可能是不願流俗或拒絕改變的藉口,當與外界聯繫關上時,心中很多不曾發覺的部份會漸漸甦醒。也許愛倫坡真正需要的不是孤獨。

愛蜜麗˙狄更森豪華複製人

  那是一個能把名人的複製人帶回家共同生活的時代,我們與名人的距離似乎不再遙遠,然而名人之所以為名人,定有其不凡的特質。一直以來,我們只能透過幾紙短詩、日記來了解愛蜜麗,身為書中形象最飄渺的大師,奧茲似乎刻意將其弱化,通篇只見男女主人喋喋不休,愛蜜麗總是屋中一抹蒼白的幽魂,近乎無聲的存在著。

  縱使如此,愛蜜麗依然擁有撼動整間屋子的力量。太太對愛蜜麗的態度,是很另類的女性主義討論,如果「父權」是權力的象徵,當我們握有權力時,不論男女,流露出來的氣味是不是很相似呢?

克萊門斯爺爺與天使魚

  這是讀起來最流暢的一篇,看著馬克爺爺和小女孩越來越糟糕的信件往來,還真是說不出的痛快。信件之外的東西就有點恐怖了,爺爺住院的女兒、像管家婆亦步亦趨的女兒、最後報應式的狂亂場景,有種大家都在逃跑,最後紛紛撞上禁密室的海綿墊一樣。

  就算是海綿,每天撞也是會內傷的。

大師於聖巴托祿茂醫院

  這個算是出櫃文吧(蓋章)。我對亨利˙詹姆斯相當陌生,附錄上「擅長描寫人際關係和其中的權力運作及道德問題」的描述讓我感到很壓抑,也許要在如同本文的私密時刻才能看到這麼狂熱的大師吧。

老爸在克川

  奧茲把憂鬱症的海明威用意識流表達的很傳神,意外的失去了對大師的同情,溪流洶湧果然是岸上觀者的台詞,身在其中會被吞沒的。


  整本書看下來,真的有一種即將滅頂的孤獨感,一生中盲目的追求與逃避在盡頭迸發的力量如此強大(尤其奧茲又是如此善於掌握狂亂激情的碎片),面對來勢洶洶的孤寂,大師們只是老朽的枯枝而已。

  五個段時光訴說著同樣的情感,故事不會隨大師的生命而結束,每一個孤寂的片刻,我們都可能被自己的天使魚追逐,或是擁著海妖入眠。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