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孤單的獨白:《潛在徵信社》 

  潛在徵信社首席偵探方美華的能力設定使我想起漫畫《獵人》中那個藉由觸碰他人即能從潛意識獲取情報的派克諾妲,但謝曉昀顯然不想讓方美華走上冷硬、動作,甚至心靈探索的路線。  

  若方美華的形象能再明顯一些,能力的使用能再多點著墨,故事會更吸引人。藉由報導或旁人口述來重建形象不是不行,但當敘述者沉溺於自己的思緒無法自拔,報導文章又只是制式化的隔靴搔癢時,方美華這個角色成為最大的謎團,和其他角色的關聯薄弱,留之無味,去之可惜。沒有辦法做好妥善連結,不如刪去其一,在剩餘部份好好發展。

  記憶騙人,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實,不少作品也在此下過功夫。謝曉昀顯然對孤獨的興趣遠勝於記憶,但把方美華的能力及其遭遇的事件輕輕帶過,未能將其用以加強故事的深度與張力,實為可惜。

  方美華對前來求助的客戶下了這樣的斷語:「很多時候,來偵信社尋求答案的人們,自己隱約的是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的,但是願不願意誠實的面對就是關鍵所在。」同樣的道理也可套用在書中其他角色上,他們清一色的自虐、自溺,堅持走上讓自己痛苦的路,但這種固執並不會讓人感受到殉道者的悲傷,只會削弱讀者的同理心。

  追根究柢,最大的問題出在作者的筆法上。事件可以鋪陳人物性格,加強讀者的理解,描述成功的話,讀者就算不認同角色,也能理解他們在行為背後的動機。但謝曉昀讓每個角色不停獨白,述說自己在努力適應外在環境的同時如何扭曲了內心。讀者對角色的了解全來自他們的一面之詞,無法引起共鳴,久之便覺得厭煩、不耐。

  不一定要滿口寂寞才能讓故事顯得寂寞。

  書中混合了新聞報導、訪問、日記與自述,整體讀起來還算順暢,但真正原因是每個部份的區別性不大,從頭到尾都是一家之言,使盡全力哀號寂寞。就像層層疊疊的俄羅斯娃娃,無止無盡,每打開一個都沒有驚奇。

  報導體的出現其實是一大敗筆,報導是足以和回憶相互對照,加強或反諷之的,而書中出現的報導用字生硬,像是另一個星球的新聞了(我還沒看過有新聞會直接把嫌犯和其植物人妻子的全名大喇喇寫出來的)。

  《潛在徵信社》的題材算是特別,如果能把書中重複的情緒與角色刪除,多加些事件,可能會有意思的多。再怎樣深刻的情緒都不該反覆絮叨,否則和讀者間的連結斷裂之後,就真的只是孤獨的獨白了。

1 意見:

小云 提到...

小八辛苦了~進度追很大 XD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