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我的第一本鄧寧,想像與實際的落差:《藏書謎》

第一次知道鄧寧這個書探系列是在《愛書狂賊》中偷書賊基奇提到自己受《書探的法則》裡珍本收藏家藉相關知識賺錢的描述激勵而研究古書。從此我對這系列作品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覺得其內容大概偏向靜態的查找、辯證。之後台灣按照順序出版到第三冊,身邊朋友反應都不賴,拖拖拉拉之下,我直到《藏書謎》變成逆轉選書之後才真正開始了解鄧寧筆下的書探世界。

  《藏書謎》裡主角詹威辭掉警察工作,當起專職書店老闆,還沒看過前兩集,但從書中提到詹威因對惡棍動粗上了新聞版面,大概能知道他屬於生涯中充滿追趕跑跳碰,把自己或別人弄得鼻青臉腫的時間佔大多數那類冷硬派警察。非學院派文人背景(沒錯羅柏蘭登我就是在說你拜託你不要再趴趴造了)的書店老闆,想必不會有太多文謅謅戲碼可以演。

  果不其然,開場詹威因買下探險家波頓的著作變成媒體寵兒,隨即一位老婦人上門,指稱詹威的收藏原主是她的祖父,而這批藏書多年前被人用低價騙走,希望詹威能替她尋回。基於強烈的正義感,詹威一口答應,伴隨著知情者受傷、死亡,詹威輾轉各地,和歹徒搏鬥,一路抵達真相門前。雖然情節進展相當流暢、吸引人,我還是因為與想像中的落差而有點在意,和丹尼爾克雷格跑去演007一開始的那種違和感差不多,但好故事畢竟是好故事,肌肉派龐德有他的魅力,忍著腦震盪痛扁敵人把資料搶回來也讓我看得拍手叫好。出人意表,仍魅力不減。

  但也不是全無瑕疵,整本書相當大的篇幅,是老婦人在催眠中回述祖父和波頓的故事,解釋波頓美國行中歷史紀錄上的空白時光。初看時滿錯愕的,整體看來,這段回憶讓故事比重傾斜(其實波頓才是真正的主角吧,那種有辦法讓男人帶著愛慕心情回憶的男人,詹威輸到什麼都不剩了XD),打亂閱讀情緒,像高速飆車中突然被強迫換檔,等習慣平穩速度後又換回高速檔一樣。

  還有兩個不太滿意的地方,其一仍然跟回憶相關,雖然這段故事屬於野史性質,最終不可能昭告天下,而筆記最後也疑似被處理掉了。詹威無法取得筆記,只能依靠口述得知真相,安插那段回憶似乎勢在必行,但對照一路上的冒險,花幾個小時從錄音帶裡聽完的真相,好像……有點奇怪。

  另外一點是關於幕後黑手,由於登場人物不多,把明顯無關的人刪掉可疑人士所剩無幾,縱使犯行心態合理,劇情轉折讀起來還是感覺很隨便,這種時候如果生一個遠方邪惡財團給我都還比較能接受。

  會說故事的作家都有同樣的特徵,他們有辦法掌握讀者的呼吸與情緒,在閱讀過程中得以將瑕疵拋在腦後直衝最後一頁,而鄧寧無疑是箇中高手。《藏書謎》讓我認識另一種類型的冷硬派小說,我手邊已經準備好前兩集,希望其中能有更多的謎團與……拳頭。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