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4日 星期六

青澀的本錢──讀《天人菊殺人事件》

頗為有趣,開頭和結尾那兩段,很明顯是修訂後添上去的。

因為是修改過的出道作,結尾以「夫子自道」的形式回顧,說自己這部作品是「稚嫩」而且「詭計導向」,這有種先發制人的味道,彷彿想在別人開第一槍之前,搶先朝自己發射。

先列一下看見的缺點(以下有雷):

  1. 三重密室其實是噱頭,真正有解謎樂趣的只有刷卡機的那層。
  2. 密室的「必要性」相當稀薄,密室不能只是提供謎團,「為何現場必須是密室」這點經常被設計密室的人忽略。
  3. 人物太多,除了系列作六人組,其他人物都有些扁平,個人認為很多路人角色其實不需要有名字,更不用出現在人物簡介。凶手也缺乏深刻的刻劃,而只是邏輯歸納下的一枚關鍵棋子。
  4. 大體解剖室的密室和天人菊島命案,兩個案件的「疆界」過於明顯(甚至可以拆解成兩個中篇小說),兩案唯一的相關處,大概只有嫌犯人選重疊而已。

講到這裡,請各位把以上四點忘了吧,因為這樣看待是不合適的。(爆)

創作者的企圖心,經常可以從他的長篇出道作窺見端倪,出道作的某些風格日後也會被延用,成為作者的標記──系列角色、校園、密室,還有不時出現的推理小說論,這些都能在本作,以及日後的《光與影》、《錯置體》中見到。

除此之外,出道作特有的東西,便是作者那股橫衝直撞,初生之犢不畏虎的企圖心。我們可以看見作者構思一個空前絕後的詭計,甚至整部作品都為了那詭計而寫(這說法其實不算正確,起碼本作「動機」部分也具有地域性和時效性,可作為社會派題材,結尾的轉折也有可觀之處),那種「好傻好天真」的企圖心,是老滑頭的作家無法模仿的,缺乏工於心計的架構,卻最能呈現對本格推理的滿腔熱愛。

也因此,文筆的青澀、結構的失衡,這些都可以拋在腦後了,讀者所要觀察的是,作者抱著這樣的熱情出發,最後會航向哪裡?《光與影》的架構精妙、《錯置體》的拍案逆轉,都顯現出作者大幅度的成長,若前後對照這三部曲,《天人菊殺人事件》也將變得好看起來,在作品列表裡被賦予重大意義──那是一種代表「出發點」,無可取代的意義。

最後我要說,「青澀」是年輕的本錢,年紀大了就要還。所以請趕快寫第四部作品吧!許多人衷心期盼著呢。

重看一次,赫然想起自己也寫過刷卡詭計~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