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吾乃雜種》、《請勿挖掘》、《淚水狂魔》

在這三本之中,我最喜歡的是《吾乃雜種》,從題材上、文字風格上、篇章的承接上,它都比較能討好我。我一直認為每本書都有它們各自獨特的氛圍,決定氛圍的因 素,最大一部分來自語言,我覺得臺灣本土的推理小說,很大的弱點也在於此。目前為止讀過的量不算太多,可是每本中多少都會有「澀澀」的部分,不是說人物沒 有一個外國名字,讀者就不能接受,而是作家在形塑角色、處理彼此的對話、稱呼的時候,不如外國作家來得成熟到位。過去我也說過,我覺得臺灣作家往往太急 了,急著要袒露他精心設計的詭計,結果讓人物只是擺在那個位置上,開口說證詞或推論而已。故事有好的圈套,但是整體架構的組織企圖卻不足夠,沒能「慢慢 來」,好好砌出幾個角色,呈現意圖,表達一個精采的故事。如果要問我,「慢慢來」的代表應該是誰,我想就是京極夏彥了,舉他為例,是有點極端(字數上 的),不過,以他為例,我想說的「慢慢來」意欲為何就很清楚了不是嗎?


但京極夏彥是長篇型的作家,如果是短篇型的又如何?就以最近炙手可 熱的湯川副教授為例,《偵探伽利略》、《預知夢》的呈現方法,比起京極夏彥是俐落而專注的,採取少量主要角色和單一核心案件的組合,把不重要的角色抹糊, 突顯它的主題——但最起碼,它把少量主要角色做得活了。

似乎是扯太遠,不過重點就是,主角群的形塑和對話的營構,應該是之後可以有大進步的部分,我覺得詭計本身都很好,就欠文字包裝啦!下面依照閱讀順序來簡單說一下感想:

1.《吾乃雜種》   寵物先生
在讀這篇之前我先讀過了〈名為殺意的觀察報告〉,在讀《吾》時覺得很驚奇,換了屁股就換了腦袋(在此為褒義),行文用字有很大的差別。《吾》一直帶給我像漫畫的感覺,我想如果要漫畫化也很不錯,很有chobits的那種畫面(逃)。

機器人三大法則雖然說已經是個被翻來覆去用到爛掉的東西,《吾》在此也沒有做出什麼爆炸性的推進,表現的中規中矩,但是它的兩篇式架構彼此黏連不分的曖昧, 卻將兩個都和三大法則相關的故事力量做了相乘的效果。如果只是單篇,一定做不到這樣的餘波盪漾,總之,這樣的佈局野心和實踐我很喜歡。

2.《請勿挖掘》  冷言
這一本也設定了很特殊的風格,關於一個古董痴郝仁的故事。其實我是先買了這本,後才買《吾乃雜種》,但在我興之所至的閱讀習慣之下,這本竟然比較晚看完,我想這應該就是所謂的......tone不合吧!

但不能說郝仁和吊嘎阿伯的形象不鮮明不突出,冷言掌握了他們的怪異點,在故事中布下天羅地網的笑點,把《請》營構成輕鬆而富有趣味的小說,罪犯和偵探都丑角化,抹去推理小說常有的危險、緊張,填進荒謬和搞笑。

Tone不合也就只是代表沒緣分而已,和我tone不合的作品/演員很多,我也早就能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Orz 代表人物就是蝙蝠俠克里斯汀貝爾,我可以一一指出他哪裡演得好,卻說不出我喜歡他。有緣真真不可求。

3.《淚水狂魔》  林斯諺
這是三本之中,唯一一本單篇成書的。這本給我的第一印象,竟然是和冷言的《上帝禁區》有點像,應該是因為都走嚴肅警察探案路線吧!口氣難免相似。一樣有很多 內心話描述和私推論的橋段,我一向不太喜歡這類段落太多,老是讀著讀著就無聊了起來,此中究竟是有什麼問題,我還沒想通,總之就是不喜歡。

另外,讀到最後,會明顯發現女主角昕揚前後個性的差距,說話、用字都不太一樣,一開始似是正直傻大姐,後來卻變成嚴肅冷峻的女警形象,這點不知是作者透過劇情想製造出的落差,抑或是寫作中沒有注意到所致?

中短篇的作品不是我熟悉的範圍,但是我相信它和長篇在題材選擇、語言風格、主角數量等方面,適用的一定很不同。不能以長篇的佈局和故事結構來減肥硬塞入中短 篇的篇幅裡,那會因削除的部分讓故事失去原本的色彩,徒然變得薄弱。寫法應該是不同的,力道集中的地方應該也不同。得先體認到要寫的是中短篇,再以「有限」的心情開始寫吧!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