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不夠搭」的美食與推理紅酒──讀《禁斷的貓熊》

《禁斷的貓熊》是第六屆「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大賞(新人獎)得主,打著「美食」結合「推理」的題材,是耳聞後必定會想一讀的作品。

木下運輸公司的業務經理松野庄司,某日早晨被發現被刺身亡,屍體漂浮在美麗的神戶港邊,社長木下義明在前日兒子的婚禮後就不見蹤影,卻在早晨被教堂附設餐廳「Cuisine de Dieu」的員工原田淳一撞見,且神父路易‧汪尚也被目擊於婚禮後與義明低聲交談。究竟木下運輸、教堂、餐廳三者與命案之間有何關聯?

這麼說吧,雖然本作最後的真相實在是老梗到翻掉,但的確讓「美食」和「推理」這兩個題材在「動機」方面有相當程度的結合。除此之外,作者也藉由烹調與味覺的描寫,對幾位角色形成相當立體的塑造,這方面的確有獨到之處。例如兩位廚師──石國努與柴山幸太,故事裡的美食家中島弘道說了一句頗能表現其對比性的話:


「我餐廳(石國)的菜,說起來就是最傑出的導演找來一票高酬勞的一流演員,極盡奢華演出的舞台。而你(柴山)的菜,就是狠踹三流演員的屁股、激勵他們發憤圖強、督促他們成長、充滿熱情發展中的舞台。」


作者拓未司是在法國餐廳工作有十年之久的廚師,後來也開了自己的法國餐館,因此塑造這兩位人物,可說就像闡述自身經驗般渾然天成。其他如中島、孫子貴史、原田、幸太之妻綾香、神港物產社長山崎、刑警青山、汪尚神父等人,作者也給了他們一個「味覺」的位置,這不是說他們的身分都和做菜有關,而是字裡行間有關料理的比喻、看法闡述,可以將該位角色的特徵巧妙襯托出來,形成一種另類的人物描寫。

當然,在料理方面的味覺敘述也毫不含糊,儘管法國菜對台灣讀者而言,是比較不易親近的,但順著作者的一字一句,還是能夠做某種程度的想像。只是在這方面有點可惜的是,關於「美食」的部分幾乎都集中在前半部,由於故事後盤案情漸趨明朗,「推理」的比重越佔越多,這股「味覺」的閱讀樂趣就煙消雲散了。

本作身為「推理小說」的表現,與「美食」的結合度是稍嫌不足的。形式採用社會寫實的警察辦案模式,沒有詭計的賣點,如前所述,「推理」與「美食」最大的關聯,就在於最後那強大到不行的動機──雖強大,卻是老梗。當然,老梗有好的包裝與抽絲剝繭,仍能形成優秀的推理架構,但本作在真相揭曉時,缺乏有力的伏筆而顯得突然,唯一較明顯的伏筆,算是書名「禁斷的貓熊」的由來吧,雖然有,但是不夠強。

不過或許不該這麼想,可能作者想採用這種「前面推理,後面驚悚」的小說形式(想想那份「失蹤名單」隱藏的意義,有一種除去真相之外,更深層的不寒而慄),形成反差的閱讀感──尤其前半部又那麼強調在「美食」上面。這種前後截然不同的閱讀氣氛,如果褪去「道德」的外衣,也可算是一種另類的黑色幽默吧!關於這點,可以參考本書在aNobii上JenniferChung所寫的評語(建議讀完再看),個人認為相當貼切。當然,讀者喜愛與否就見仁見智了。

《禁斷的貓熊》就推理小說而言,的確有尚待改進之處,簡單來說,就是這餐美食和名為「推理」的紅酒「不夠搭」。但它賣了一個不錯的點子,也可以發現作者對該項題材的熱情,我相信這個點子日後一定可以發揮得更好,期待續作《蜜蜂的甜點》中譯出版。


這本是在晚上八點的飛機上看完的,肚子頗餓~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