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南瓜精神的傳承──讀《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

「諸君,世界如同南瓜,空空如也!」

──《哲學福音南瓜書》

對長期參與社團活動的我而言,「社團紀錄簿」是一項迷人的東西,儘管現今早已被電子化的儲存裝置取代,但破舊紙本透露的年代感,手寫字跡挑起的懷舊感,卻是電子記事本無法比擬的。隨著記事年代遠離當下,逐漸發黃的紙與暈開的墨跡,是獨立於內容之外的觀察趣味。至於實際內容?那可真是反應各期的社團生態,活脫脫是一部小型通史。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便是一本利用「社團紀錄簿」的形式寫成,橫跨五個時代的學園短篇連作集。

這五章除了第二章〈聖女瑪莉安娜失蹤事件〉年代最早,舞台為一九一四年的巴黎,被特別安插第一章之後外,其餘大抵是以聖瑪莉安娜學園為背景,記錄當年發生的事件,且依年代順序排列──且是以學園中數一數二的奇異社團「讀書俱樂部」的觀點。

若這個社團的活動只是「讀書」,那其實沒什麼好大書特書的。不過有趣的是,該俱樂部位於校內一棟已成廢墟的紅磚建築,地處邊陲而不甚起眼,成員盡是一群外表樸素、沉默寡言,背地裡被稱為「南方怪人」的奇人異士,對比校內的兩大勢力:學生會與戲劇社,可說是在大都市華麗光芒的掩蓋下,一間出入份子複雜的偏僻勞工酒吧。

這樣的社團紀錄簿內容,會是什麼形式呢?讀者諸君會看見,這些人在校園的發展史中,往往能透過一雙旁觀的冷眼,呈現最不為人知的底層樣貌。那些不會在學生會紀錄簿中見光的「不名譽事件」也得以因讀書俱樂部記載而保留下來,他們或觀察、或透過謀略影響事件的發展,並類比某部世界名著(想像《大鼻子情聖》、《馬克白》、《紅字》等故事的情節在校園裡的樣子?)。可以說,他們是一群具有思想,平時默默無聞,有時會暗地攪局的邊緣勢力。

透過第二章〈聖女瑪莉安娜失蹤事件〉,我們可以追溯到這樣的社團之靈魂根源,原來始於二十世紀初一間位於法國巴黎,專營禁書的「哲學福音南瓜」書店。透過書店店主──青年米歇爾所看的書,可以發現他本人帶有無神論與虛無主義的色彩,這樣的人格特質遠渡重洋,透過聖瑪莉安娜學園的創立,傳承至讀書俱樂部延續一百年之久。

是的,或許「傳承」便是本作的中心思想。當讀者諸君透過一個個故事的年代遞嬗,發現他們在各異的時空背景、社會文化──同時也有著不同的校園生態下,仍能以某種共通的精神形式存續、影響學園發展,那其實也就不會擔心「這樣的一個讀書俱樂部,在創校一百年與男校合併之後要如何生存?」的問題了。

因為,不管是學園或讀書俱樂部,都只是一個形式,真正不死的是背後「哲學福音南瓜」的精神(儘管具體為何,作者並沒有說得很明白),這精神終究會以其他組織的型態,繼續傳承下去。

或許這種百年記形式,本身就有傳承的味道在?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