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同樣是讀一本書,短篇集的滿足感是優於長篇的,特別是那種每篇都用不同套路,構成、筆法也相異,卻又有連貫性,或是共用同一主題的短篇小說集。這類作品讀來有如品嚐各式菜色的佳餚,可以觀摩更多的寫作手法,甚為滿足。
我對科幻的閱讀比較偏門,對於虛擬現實(VR)、AI與機器人的題材相當熱衷,但類似題材讀久了總有疲乏之感。然而,最近閱讀山本弘的《艾比斯之夢》就讓我大開眼界。
《艾比斯之夢》敘述在久遠後的未來,當時人類勢力已衰頹,機器人成為宇宙新的統治者。身為人類的「我」某日深入基地偷取糧食途中,撞見一位戰鬥用女性人形機器人「艾比斯」,交手落敗被縛,然而艾比斯某日詢問病床上的「我」想不想聽故事?於是她化身為莎赫扎德(Scheherazade),每天都說一篇人類虛構的故事,開啟了科幻版的一千零一夜……
本書收錄七部短篇,內容風格各異。〈宇宙盡在我指尖〉講的是網路虛擬社群的互動,對現實層面的影響;〈令人雀躍的虛擬空間〉如同篇名以VR為舞台,女主角在虛擬空間的活躍,給予自己在現實中與人交流的動力;〈黑洞潛者〉與〈詩音翩然來到之日〉主題是現實世界的AI或機器人,〈鏡子女孩〉與〈正義不打折的世界〉則是虛擬空間裡的AI,最後一篇〈愛的故事〉則集大成,描述AI從虛擬至現實的過程,最終凌駕人類之上。
這七篇小說除了〈詩音〉與〈愛的故事〉是成書時加寫的,其他都是作者過去刊在雜誌上的單篇作品。原本看似毫無關連的五部短篇,在作者「一千零一夜」式的巧妙串聯之下,整本書有了一貫性,且每篇作品後面都會來一段小篇幅的「中場休息」,不僅是為前面的作品作註腳,其中散佈的一些關於「當下」的資訊,也為全書最後體現的精神埋下伏筆。
七篇分開看各是感人的溫馨小品,但若整體視為一部作品,則具有更深的意義。為何艾比斯要說故事給主角聽?她又是何以被製造出來?隨著最末篇〈愛的故事〉漸入尾聲,會逐漸明白作者的用意,在感嘆人類的渺小之餘,也對日後科技的發展懷抱憧憬。
現實v.s.虛擬、人腦v.s.人工智慧──作者幾乎在每篇故事裡,都運用了兩個集合的互異性與反身性,它們相互對立卻又密不可分。科幻小說中,經常不是描寫這兩個集合的衝突,就是將其國境線模糊化,形成「虛實不分」或是「機器人與人類無異」的世界,本書作者看似繼承這樣的寫法,卻又在結尾提出另一種概念──兩者合而為一終究不可能,倒不如認清彼此差異,以寬廣的態度尋求共存。
正如同作者的世界裡,虛擬終究不會與現實融合,AI即使具備人類的智慧,思考與情感也與人類迥異,這是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物種,卻可以互相影響,一同攜手前進、邁向未來。
本書原名為「アイの物語」,其中的「アイ」不僅是艾比斯的暱稱「艾」,它也可以是I(第一人稱「我」),可以是AI(人工智慧),可以是i(虛數),更可以是貫串全書的人類情感「愛」。這幾個同音詞在作者巧思下,編織出發人深省的故事,讀者獲得的不僅是感動,也是夢想。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