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8日 星期六

騷人墨客的古今哀愁──讀《騷江湖》

有在寫小說的朋友,是不是經常「陷害」周遭的親友,拿他們當作小說人物呢?

小趙是某原料加工廠的工程部員工,他在閒暇之餘寫了篇武俠作品──是關於山寨娶親,武林高手集聚一堂的故事。於是《騷江湖》便有了武俠世界與現實交錯的敘事結構,讀者可能從九龍堡二公子娶親的片段,瞬間轉移至小趙的職場鬥爭,並在現實與虛構的對比之間,探尋兩個世界的異同,發掘「小說中的小說」之創作意圖。那樣的閱讀感是有趣的,是一種後設的趣味,也是我初讀本書時的期待。

然而接著讀下去,會發現書中武俠與現實的連結性,並不如我一開始預想的那麼強。除了角色名字的相關性,兩方的劇情發展並沒有一明顯的對照,僅有幾個人物的個性、權力關係或可類比(如呼風喚雨卻死狀甚慘的連修義,大老粗胡不歸等)。

不過粗略來看,兩邊的世界都是「江湖」,小說裡刀光劍影、屍橫遍野,小說外勾心鬥角、權力消長,現實沒有武俠世界的招式與內功,那職場的明爭暗鬥卻一點也不含糊。作者想表達的,是否就是「小說為人生的縮影」?

自古至今,文人創作多感懷於現實,或歌詠事蹟,或抒發不平,作中小趙化身為一介秀才,冷眼旁觀武林惡鬥之餘,也藉九章劍法誦出屈原的《九章》各篇(雖不知為何少了一篇《抽思》)。提到屈原,便會想起他的代表作《離騷》,自《離騷》後「騷」字便被作為詩的別稱,而本書題名「騷江湖」,「騷」或可解為對當下環境的愁與憂,也可解為書中小趙的滿腹牢騷──文人創作的目的,唯「騷」而已。

書中武俠世界的結局,是番僧與胡不歸最後的對峙,現實則是小趙成為權力結構的一環,兩相逕庭的結果似乎說明了小說並不完全反應現實,最多只是一種紓解,當欲抒發的對象已煙消雲散,小說的世界也得褪去,拉下幕簾。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