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本來從小就是這樣會考上的那種人啊不是嘛,你只是忘記你也可以是那種考試會成功的人而已,只要你再度想起來自己以前的樣子,你就可以馬上回到你本來的樣子去了。(p. 186)
這是一個對自己無力的男人和他生命中重要的三個女人的故事。母親、前妻與秀雲。故事開始於母親死亡的前一晚,隔壁的太太還來告知記得去投票,當生命即將逝去之前,所有的事情還是一如往常。小說順著男主角的意識流發展下去,同時也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來看接下來所發生的一切。母親之死,前妻將秀雲介紹給男主角,兩人結婚,與秀雲和前夫生的兒子小花的生活,對話,以及小花的成長,以及對秀雲情感上的轉變,加上像是散落在直線敘述故事中的斷片,男主角的回憶,從兒時到中年所有的歷程,中間不斷隱約透露出母親對他的影響。尤其當發現一些殘留下來的外部記憶,讀者便隨著他回到那個時候和那個回憶的時間點。
感覺的出來男人是個被動的角色。然而在這事件發展的一點一滴之間,慢慢開始產生主動性,自己設想自己所想要的,只是曖昧不明,偶有裹足不前的狀況。到了最後的那趟臨時起意的花東之旅,感覺像把自己放逐或是尋求另一個可以躲避的空間,只因為他發現了事實真相的錯愕,到頭來到底相信、信任、欺騙、說謊和隱瞞都顯得模稜兩可,或者說實際上可能只是一件事情的兩個面向。就如小說的開頭與結尾,都用了鏡中的自己與鏡外的自己的切割來表現出夢境與真實的一種不確定的感覺。
但自那日起,他就意識到他自己與我自己,其實一直用某種方式共存於這個世界上。兩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自破曉那時分起,就存在於被鏡子所分割開的同一個完整大世界裡,既分離遙遠又共為一體,兩人會時而彼此深情互望,時而也會忘記了對方其實存在,有時漠不關心,有時甚至遠遠如陌生人般仇視對方。(p. 21)
讀到第27節對話形式出現的母親與兒子,彷彿像動畫中出現的飄邈夢中場景或是意識中的狀態,由紙片人呈現或是顫動雲朵的形象。對話之中似乎不指向本身劇情的內容,而只是說著,互相詰問。不知為何,讓我想起森博嗣的《女王的百年密室》,大概是那種與親人的談話仿如同上蒼對談的狀態,加上死亡和一種實驗性的感覺使然。當被捲進故事之中,並未察覺,到了最後卻透露出一些如同推理小說結局的意外性,才深深的發現真實與真相並非想像中的單純。
死亡是人人都能確知存在的東西,卻又無人能夠知道它的行蹤與目的究竟何在。(p. 220)
但自那日起,他就意識到他自己與我自己,其實一直用某種方式共存於這個世界上。兩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自破曉那時分起,就存在於被鏡子所分割開的同一個完整大世界裡,既分離遙遠又共為一體,兩人會時而彼此深情互望,時而也會忘記了對方其實存在,有時漠不關心,有時甚至遠遠如陌生人般仇視對方。(p. 21)
讀到第27節對話形式出現的母親與兒子,彷彿像動畫中出現的飄邈夢中場景或是意識中的狀態,由紙片人呈現或是顫動雲朵的形象。對話之中似乎不指向本身劇情的內容,而只是說著,互相詰問。不知為何,讓我想起森博嗣的《女王的百年密室》,大概是那種與親人的談話仿如同上蒼對談的狀態,加上死亡和一種實驗性的感覺使然。當被捲進故事之中,並未察覺,到了最後卻透露出一些如同推理小說結局的意外性,才深深的發現真實與真相並非想像中的單純。
死亡是人人都能確知存在的東西,卻又無人能夠知道它的行蹤與目的究竟何在。(p. 220)
應阿栞要求來發一下文。XD 原發文網址
1 意見:
哈哈,看到你貼了我也可以放心的貼(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