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誰》?,是你也是我。

  第一節還沒讀完我就喜歡上杉村三郎了。

  知道我慣常萌上的主角類型的人不要以為我轉性了,我上面寫的是「喜歡」而不是「萌」。杉村三郎本來就不是一個會讓人萌上的人,他有一雙八字眉,整體長相據他自稱「不像個英雄好漢」,以前是一間兒童刊物出版社的編輯,新身分是聲名顯赫的今多財團董事長女婿,並進入岳父公司的出版部門服務。從些敘述看來,杉村像是一個靠裙帶關係的幸運兒,如此好運必定讓人感到不愉快。

  但杉村站在那樣的位置上,心態依然是個無名出版社的小小編輯,坦承自己不安的處境與心情,時而揶揄自己的不安,不卑躬屈膝或得意忘形,同時能還用溫柔的眼光關懷身邊人事。當他把自己的幸福比喻為一杯要小心端在手中的水時,我心中閃過一絲溫暖的火光,真是好樣的比喻,還能有怎樣的詞語能夠更精準的形容面對那樣一份幸福所抱持的惶恐心態。

  庶民心理的描摩一直是宮部美幸的擅場,在《龍眠》中令我感動不已的父母護雛之心後,在《誰》裡我看到了部份熟悉的自己。書中出現的想法與行為有些我想過,甚至還做過,比如在忙亂的健康檢查行程中明明知道自己照過X光,卻抓不到時機表達,硬是再被推去照一次,或是在博物館中故意逆著建議參觀方向行走等等,類似的情況在我生活中經常發生。我們心中有很多想法,大部份像水流般靜靜流過,很難截取特定的段落琢磨表達。讀宮部美幸的作品我們會驚訝的發現那些往昔無法清楚捕捉的片段在書中重現了,ㄧ股熟悉的喜悅自心底湧出,有認同也有溫暖。如此,就算書裡沒有奇詭的謎題,對心中對無法言明的自己霎時的清明,也能使閱讀得到莫大的滿足感。

  在《誰》當中,不停出現兩個主題。首先,是家庭。關於這點最重要的描寫莫過於事件本身。杉村岳父的私人司機車禍身亡,司機的小女兒梨子決意出書尋找兇手,大女兒聰美基於幼年陰影堅決反對,杉村受岳父之託幫助兩姐妹。梨子與聰美由同ㄧ對父母所生,卻似乎想有不同的家庭。姐姐和父母一起吃過苦,分享艱困歲月;妹妹出生時家庭經濟已穩定,在衣食無虞下成長。姐姐羨慕妹妹代表父母的新生活,是「夜空中第一顆星」;妹妹忌妒姐姐知道的事情較多,是爸媽的「戰友」。微妙的時間點分隔了兩人的成長環境,加上性格的反差,姐妹爭執不斷,是一首極端家庭變奏曲。

  家庭最重要的保護功能宮部用很特別的方式來呈現。車禍肇事的少年遲遲未出面自首,宮部故意不在肇事少年的家庭多做著墨,反而選擇了車禍現場附近的一家人。由於杉村經常出現事故現場調查,導致居住附近的少年被同學指責可能洩密,出賣同學。少年母親為保護兒子委婉的勸退杉村,連一個在事件邊緣的家庭都如此了,我們更能推想風暴中心的情況,甚至天下千千萬萬父母心。而杉村平凡幸福的家庭點滴與煩惱同樣引人入勝。

  單靠家庭並不能織就ㄧ張堅固的網,不能忘了幸福的存在。編舞家瑪莎葛蘭姆曾說過:「我最關心的是人爲何而動。」這本書裡,人們行為的出發點正是幸福。聰美為此忍氣吞聲,梨子為其奮戰不休,更多人為同樣的理由做出各種驚人之舉。無論小奸小惡或自私的心機手段,在動機揭曉後都令人難以苛責。我們對名利薰心的人可以理直氣壯的大聲撻伐,對於尋求幸福的人總難以投下第一塊石頭,因為他們想要的正是我們同樣渴求之物,只是我們的衝動和執念深淺和他們不同,採取的行徑自然不會相同。不論競逐結果是悲是喜,我們只能對光燦的幸福致上敬意。

  書名《誰》的後面不該接上問號,比起暗示who done it 的問號,未盡的刪節號似乎更恰當。ㄧ如英文書名somebody的意思,這個「誰」是你也是我,我們懷著同樣的渴望,在五光十色的都會裡,尋找屬於自己的溫暖光芒。

3 意見:

小云 提到...

小八也寫得很不錯!(再送出兩打拇指)

對於宮部描寫住在車禍現場附近家庭,而非是肇事者家庭的選擇,我非常喜歡(我平常就很愛看用不同角度來寫同一個故事這種類型的作品>///<),畢竟以肇事者家庭來作描寫重點,這一類的作法實在太多太常見了,隨便聯想就能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換個角度來寫不但更有新意,也更有深度了。

匿名 提到...

謝謝小云:)
逆轉拇指滿天飛啦(笑翻)

講到用不同角度看同一個故事,小云要不要去看看"刺殺據點",這部算是院線片應該滿好找的~

小云 提到...

哦哦,多謝推薦!
我晚點經過電影院時看看它有沒有上映~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