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國大時代的表徵,它經過繁華的洗禮,也經過戰亂的洗禮。曾出差到上海的我,只覺得眼下不過是一介現代中的平凡,難以想像這城市是沉浸過動盪年歲的。過去的上海弄堂,王安憶筆下的王琦瑤人生與情愛之路啟程於此,也終於此,數十載的時空也隨著此城一同浮沉,歷時二戰、解放與文革,上海這個地方,正如同覆於其上的苦櫧植被,裡子是有濃厚的苦澀味的,而在其中打滾的上海小姐,也或許在半世紀的男女週旋中,嚐到了那個味兒。
與張愛玲筆下的《色‧戒》兩相對照,有兩件事我是注意到的,一是「高幹的情婦」,二是「麻將」。前者是種手段,是王琦瑤的人生分歧,把王琦瑤這上海三小姐給見過世面,也練就她浮花浪蕊的「本」了,後者縮影著人際的生態,也在兇機處處的時局中,暗結頹靡的風情。小說中的場景描寫是緩慢的,是絮絮叨叨的,是宛如被套上的刺繡,多著點只覺得細膩,而沒有一絲不協調的。不只是弄堂、片廠、鄔橋,還有上海成千上萬個王琦瑤,在作者綿密而瑰麗的妝點下,多了時代的氣息,讀者也像是親身進入歷史,看他個繁華似錦,擠他個車水馬龍。
角色的愛恨嗔癡在這綺麗的萬花筒下,綴滿連綿交錯的心弦,卻又是更為凸顯的。吳佩珍與片廠導演,蔣麗莉與程先生,康明遜與薩沙,張永紅與老克臘,王琦瑤與這些人之間,都是連著線的,那有時是急轉直下的平行黑色雙實線,有時卻又是連接三角形三邊的紅色單虛線,原本複雜難解的人心,卻透過這幾條線所編成的網,給一一道盡了。這幾條線是會變形的,就如同王主任的罹難,程先生的自戕,線的變形也讓網破碎了,於是作者開始讓王琦瑤躍入另一個時期,王琦瑤立刻有了新的開始,織就另一張網,這網有時也混雜著幾縷過去的線,卻也不至剪不斷理還亂。故事,就是這麼說的。
「三小姐」王琦瑤不是偶像或明星,適合她穿的是新娘禮服,是貼近了婚姻、家庭等平民概念的象徵,然而這禮服在上海小姐選拔之後,竟再也沒回到王琦瑤的身上。一生的所託,最後或回歸生離,或走向死別,最後賭上遲暮歲月的忘年之情,這荏苒的時光流動講的是「愛」,可別久了、離久了,就成了「長恨」了。這恨,是帶有太多犧牲同性友誼的不甘心,也含著不少時局弄人的不得已,你情我不願的遺憾,年華老去的看破紅塵,甚或母愛光輝的結晶,也可以在這愛/長恨的光譜中,扮演一個擾動因子的。雖無普渡天下之大愛,講的是「小欲」,我卻從驀地淒涼的結尾,隱然體會到一股深沉之大悲。
奧運棒球對日本又輸了,真是大悲~Orz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