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波頓式寓言──讀《牡蠣男孩憂鬱之死》

讀完《牡蠣男孩憂鬱之死》這部精巧的繪本,頓時很想感謝造物主,能把世上萬物都安排得恰到好處,不會讓枯枝愛上火柴,也不會給人類生出錨兒。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導演提姆‧波頓,他經手的電影如《剪刀手愛德華》、《斷頭谷》、《巧克力冒險工廠》與《瘋狂理髮師》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而他在這些映像角色中,或融入荒謬絕倫的驚奇,或參雜些許驚悚的黑色幽默,這些元素都可以在本作中拾得。

這部「悲慘故事集」每篇小故事的主角,有些是某個部位有缺陷,或特別突出的異形(瞪大眼女孩、蘇),然而更多的是把一些無生命之物,甚或是無價值、負面觀感的物件,套用在生命體身上,形成一種貌似醜陋的混合獸(牡蠣男孩、木乃伊男孩、針插女王、污漬小子、巫毒女郎等),至於這些「非人」會有著怎樣殘酷的境遇,就是各篇故事呈現的主體。

不過,當我反覆端詳、仔細審視這幾個故事幾遍之後,會發現這些角色雖然形象甚為荒唐,卻又好像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那些原文自成押韻詩歌、輕快的說明文字,也似乎想要訴說著什麼。

你可以說,這是一本想要為世上不幸孩子們控訴的作品。牡蠣男孩的爸爸和媽媽,一心只想拿他換一個新的妹妹,正映照著某些家庭對「不中用長子」與「掌上明珠么女」的一種不公平待遇。劇毒男孩羅伊,小時所賴以維生的養分被周遭的大人認為是「劇毒」,但比照陽光對他的影響來說,何者才是毒呢?一思及此,我彷彿看見那些小時候被禁止看漫畫、打電動,只准吸收父母認可東西的孩子們。

你也可以說,這是一本暗喻處世哲學的書籍。火柴女郎與枯枝男孩就是因為靠得太近,才反被自身的愛火所吞噬。針插女王坐上王位、巫毒女郎每吸引一個殭屍接近,自己的心脾反而被扎得更深。滿臉都是眼睛(或者該說是「滿身優點」?)的女孩,在迷住「我」的同時,是否也會伴隨著大量淚水將「我」給吞噬呢?

這不禁讓我喚回小時候讀《伊索寓言》的感覺──並不是那種結尾加了一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畫蛇添足版本,而是更為純粹的,得以讓自己左思右想、穿鑿附會的原汁原味。或許,並不是每個故事都那麼有意義,又或者作者想呈現的意義和自己想的差了十萬八千里,但閱讀過後的「思索」本身,才是讀者們在閱讀這本「波頓寓言」的最大附加價值。

不過我可以較為肯定的是,最後那篇〈牡蠣男孩出門去〉的確試圖給予讀者一種和前面故事截然不同的感受。你可以說,萬聖節是醜小鴨唯一能成為天鵝的日子,所以這是篇試圖傳達「及時行樂」或「把握當下」人生觀的作品,也可以說,那是一本書在悲慘到底的氛圍下,所營造的一種迴光返照。不過對我而言,只要我在閱讀時心痛,結尾時感到小小的光明,然後讀完有所思考,這就夠了。

因為,「寓言」不就是這樣嗎?

我必須承認,前面連續讀到三篇跟「眼睛」有關的故事,我不禁會心一笑~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