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想法,讀聶永真《Re_沒有代表作》

Re_ 。


看到書名不禁微微抖動了一下。 公司信箱內滿滿都是Re(中間偶爾加幾個FW),內容一封比一封麻煩難搞猶如無底爛泥沼澤,不小心點入就得花大量時間把自己從泥淖中拔出來。 現在系統改良不少,以前每回覆一次,email標題就多一個Re,如果跟對方橋不定,同樣主題來來往往回應幾輪,主旨的“Re”隊伍便落落長到差點找不到正文標題,也算壯觀。 而我直到看了本書標題才發現我對Re有多在意。







《Re_沒有代表作》和一般作品集不太一樣,如果是文字作品,應該會有個硬殼包裝,以一冊或分成好幾冊,但大小相同(雖然坊間仍有身高不一)的書籍形式呈現;至於設計類型的作品,好像愛用白晃晃又厚又硬的紙印刷,然後一頁一個窟窿或兩個窟窿將設計品排排站好,旁邊寫個標題就可以收工(的感覺?!)。



當我從袋中拿出這本書時,頓時有種誤以為錯拿了公司圖稿回家- 長短不一的紙夾成一疊,露出大半的便利貼,不小心掉到地上可能整套稿件會通通散開,兩者感覺好像。 以這樣的形態出書蠻特別的,是書,是圖集,也很像未定案前,補綴許多意見跟修正的草案。



不過,說是作品集好像也有點微妙,總覺得作者好像沒這麼絕對認定。



我對所謂的「設計」沒有太強烈的感受,不懂,不敢亂說。 《Re_沒有代表作》包涵不少作者過去幾年的作品面貌,我的感想:「這個簡潔。」、「字體斜斜的很好看。」、「紙質好像很特別。」…… 比一般人想法還一般。



不過,短文倒引發我許多感觸。 <不開心>提及台灣菸盒深得我心,雖然我不抽煙,但菸盒上警語和圖片實在醜陋噁爛到不行,難道一定要徹底傷害所有人的眼睛才能達到宣導效果? <瑣碎>碎念種種瑣碎到好日常,我偶爾也會用妙鼻貼,然後細細盯著上頭的粉刺像閱軍一樣。


還有其他談工作、說生活、純情緒抒發的段落,像封面與封底的解剖圖,與讀者分享了某一面的聶永真。



《Re_沒有代表作》是本有趣的書,可我不知道該怎麼寫讀後感,乾脆把所有觸發的想法全都倒在一起,剪貼裝訂成本文章。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