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去一直以為美感是一種直覺體會,從五官感受到的觸動,與過去經驗沒有必然相關。
但是,似乎又不是如此,以最能直接打動我的味覺美感來說,除了有直接感到「好吃」的菜餚外,還有那種要碰面幾次才能從討厭轉為喜歡的。不禁想起沈復《浮生六記》中的橋段,芸娘喜食臭乳腐和蝦滷瓜,但沈三白嫌臭不吃,有一次芸娘在吃蝦滷瓜時,「以箸強塞余口,余掩鼻咀嚼之,似覺脆美;開鼻再嚼,竟成異味。從此亦喜食。」芸娘說,這是「情之所鍾,雖醜不嫌」。
那麼視覺也是如此嗎?多看幾次,就會喜歡?或者多了很多背景知識,看了就會喜歡?
我也不曉得,對我來說,理念必須透過畫面,讓觀者接收,而非再說明。詮釋是發生在觀者內部理解,而非受作者拘束其義。回到這本書上來說,有些作品我一看見就非常喜歡,像《東京鐵塔》,剛出時我就非常讚賞那個封面,但後來時報把書腰帶上的字直接做死在封面上,就糟蹋了。看完了《東京鐵塔》的內容,更會覺得封面那個簡淨真是恰到好處。書裡有些作品,我則沒什麼特別感覺。
這讓我不禁反思封面設計對我的購買有多大影響,結論是不太會。因為我通常都是因為歌曲或故事本身買下商品,封面好看,我覺得是賺到了;不好看,那那那就也只好接受。只是,好看的封面能在平台上吸引我拿起書來看,它至少就多了一個被選上的機會了。
而且,看這本書讓我發現自己異常地看重「字」,像簡中版京極夏彥作品的字、王力宏「心中的日月」的字、《東京鐵塔》的字我都好喜歡,連帶著覺得整個設計都好看。雖然我明白,我的審美是很保守的,具有某些恆定的成份,我就會比較偏愛,例如向田邦子那本書當初非常吸引我,大抵上就是封面呈現出作家本人的典雅特質。
結論是,我真是保守又沒有美感啊!這是一本讓我自我檢討的書Orz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金馬三隻馬,我只喜歡最普通那隻啊!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視覺反省:《Re_沒有代表作》
作者:
隻眼
於
晚上10:26
標籤: 第28期
您或許會對這些文章感興趣:
- 想法,讀聶永真《Re_沒有代表作》 - 2009-10-30
- 聶永真《Re_沒有代表作》:說是作品集感想有點怪 - 2009-10-17
- 欲望現形記:《Re__沒有代表作》 - 2010-01-02
- 不是代表作的代表作--聶永真《Re_沒有代表作》 - 2009-12-19
- 回歸文字的世界──讀《Re_沒有代表作》 - 2009-11-14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