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少女心不死:《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

  聖瑪莉安娜學園的女校生活很符合大家對女校那種玫瑰色的憧憬,對男性來說,眾多氣質各異的女學生於校園中巡行,朝氣蓬勃的參與社團活動(好像讀書從來不是學生的本業),輕輕踩一下想像力的油門,類似男性向漫畫/動畫的畫面隨即浮現腦海。

  然這只是想像力氾濫如我的無聊人士在閱讀時一點小小的樂趣,聖瑪莉安娜學園畢竟是屬於女性的。為人身上不同比例的雙性特質瘋狂的永遠都是女性居多,也只有女性才能體會追逐同性「王子」的樂趣(雖然有些漫畫中男校也會出現所謂「公主」,但那還是女性向的BL作品)及秘密someone的刺激。

  這種騷動的思春氣息是整本書最為獨到之處,花朵盛放,好像下一秒即會凋謝的糜爛氣息在封閉的校園中不斷迴響著毀滅,沒有比此更讓人心旌動搖的青春了。

  在學園中,時間彷彿未曾流逝,空缺的位置會有新生遞補,年年上演類似的情節。在熱鬧的漩渦外,號稱「南方怪人」的讀書俱樂部,靜靜旁觀一切,記述不符合主流價值的事件始末,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學園活動。

  但輕薄的紀錄體有不能一窺全貌的遺憾,所幸前面所齊集的玫瑰色氛圍夠強烈,學園生活對接觸過類似動漫作品的讀者而言也夠熟悉,不足的地方也僅只於遺憾而已,並未拖垮整部作品。

  每篇記述中提到的書因出現在篇名上而特別令人在意,但它們在故事中的角色只是點綴,是配合主述者「讀書俱樂部」的工具。如果要解釋的浪漫些,就是青春時對愛書的執著與共鳴,對於故事情節的重現或角色扮演的想法得以落實的愉悅吧。但如果不直接在篇名提及,任其隨意出現在故事中,大概會更能引發驚奇的效果。

  而選取「讀書俱樂部」為主角,除和主流價值對抗的意味外,也是為了因應結尾的破壞與重生。

  為了強調自身存在總想破壞什麼,但破壞的遂行往往不是來自自身的力量,而是外部性那令人措手不及的真相,這就是青春的殘酷與無助,也是書中大部份事件的基調。

  故事最後從校舍的傾頹轉到咖啡廳在情感上是令人心安的,但氛圍上卻很微妙。充斥大半本書的玫瑰色氣息迅速流失枯萎,咖啡館就像咻咻漏氣的真空包,內容物雖不再鮮嫩但本質依舊不改,本該要感受到遇見老朋友的熟悉,卻因突來的斷裂而措手不及,一回首,已是百年身。

  但是,這種沾粘不清的尷尬心情的背後或許是女性心中就算氾黃也未曾凋零的少女心也不一定。

0 意見:

張貼留言